1月17日下午,新京报社举行2022年度表彰大会。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系列奖项一一揭晓,共有97件作品获奖。

直播频道:
2022年,新京报继续推进深度融合。新媒体平台传播成绩亮眼,“新疆亮党员徽章大叔北京圆梦”报道在全网获得数亿流量;新媒体产品精品频出,“雨燕送福”“盛世华夏图”“转动中轴线”等产品令人眼前一亮;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如《这!可视奥运》《北京疫情动态地图》《“东航MU5735空难”系列3D报道》等,更离不开视频、动画、数据新闻等融媒体报道手段的加持。 2022年,新京报继续践行媒体责任。突发热点事件,如唐山打人事件、梨泰院踩踏事故、安倍晋三遇刺,新京报第一时间关注;重大主题报道,重磅推出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等系列策划。我们关注民生,推出烂尾楼强制停贷报道、卧底必胜客调查报道;我们保有温度,关心徒步返乡的富士康员工、泸定地震中拉闸泄洪的甘宇。 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共设22个奖项。评选工作严格按照奖项规则、流程要求,由评审委员会多轮评选,并结合外部专家评审意见,经充分讨论、反复评议,历时近1个月。 最终,97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并从中产生金奖作品23件。其中,《新疆亮党员徽章大叔北京圆梦行》《大叔,你好》《信仰的力量》、《冬奥冰嬉图》特刊获得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评选共邀请23位专家评委予以评审,既有陈刚、陈昌凤、周勇、宋建武等新闻学界专家,也有殷陆君、张超文、袁永军、初小玲等行业协会专家,以及陈彤、王巍等业界大咖。 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整理了此次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的完整名单和学界业界评委的金奖颁奖辞,一起来看吧。 2022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新疆亮党员徽章大叔北京圆梦行》《大叔,你好》《信仰的力量》 高晓虹 这是一次小切口大主题、立意深传播广的高水准策划类新闻实践。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为深入宣传党员形象,生动阐释理想信念,新京报推出融媒体策划“新疆大叔 圆梦北京”,聚焦帮游客推车后拒绝收钱并展示胸前党员徽章的新疆牧民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报道通过细节和特写,记录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圆梦北京,如愿看到天安门升旗的全过程,展现少数民族共产党员深植内心的信仰,展现出一位普通党员身上的大情怀,立意深远。一个预热视频、一个10分钟完整成片、两个重点内容拆条、一篇适用于报纸的文字稿、一篇适用于微信公号的文字稿、一篇记者手记、一组报道图集、7个抖音拆条和视频号拆条、一组海报和封面、一组话题运营文案、一个H5专题、两条公益短视频……中央和地方、北京和新疆,各大媒体同频互动,不同渠道对应不同的产品输出,有力地形成了全网传播格局。从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到一位少数民族护边员的爱国心,再到红心向党的赤子之心,主题不断深化,展现了新京报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同时以“媒体+公益”为抓手,拓展了新闻服务深度和广度,扶助典型人物、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 2022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冬奥冰嬉图》特刊 孙德宏 融媒时代的报纸颇有些尴尬,但这张新闻纸为传统媒体赢得了令人惊讶的尊严:冰雪之上,少男少女青春飞舞,生命故事舒展灵动,凛冽的冰雪也洋溢着自由的喜悦。88个版面提供了受众期待的冬奥会赛程、场馆、设计、人物、简史等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内容厚重、设计美观、制作精良,所蕴含的知识性、服务性、艺术性,以及这些所烘托出的仪式感、惊奇感,全都跃然纸上。尤其是整个版面以清代《冰嬉图》为视觉底蕴,传统与现代、优雅与力量融为一体,舒服而令人震惊……这张赢得受众喜欢的新闻纸激励我们:在融媒时代,报纸仍然可以是新闻传播的稀缺资源! 2022年度评论编辑奖金奖 《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潮”,需有更周全妥当的保障》 强月新 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潮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了较大的社会舆论,且负面声音居多,此时亟待权威媒体发声,对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事件正本溯源、厘清权责,以维护社会安定。该篇评论的出现发挥了媒体社会舆论监督者的作用,文章对富士康徒步返乡潮的出现、背景、可行解决之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富士康和政府应尽的职责,起到了维护社会安稳、稳定民情民意的作用。 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论述理性不乏温度、文笔流畅,抓住各地行动这个时机,以此为由头,呼吁涉事多方能用更为周全、妥当的保障服务,回应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潮”,以更好地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合力,也延续“以人为本”的防疫初衷与善意。内容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事件的稳妥处置。 王巍 优秀奖 2022年度评论写作奖金奖 《指责唐山被打女子“态度太冲”,毫无道理可言》 殷陆君 该篇评论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胜在快速反应的速度、针对问题的锐度,强在剖析现象的深度、直面本质的高度。受到舆论场广泛好评,说明新闻工作者在在众声喧哗中,善于发现问题、剖析现象,敢于立言引领、展示鲜明观点,在网络时代十分重要。评论取得了良好的引领导向作用,体现了新闻媒体就焦点事件发表正声汇聚正能的社会责任,展示了勇于担责、发表意见、聚合社会共识的媒体精神。 唐山烧烤店殴打女性事件国人关注度极高。该评论文章第一时间即表达立场,旗帜鲜明地站在被伤害女性一边,反击抹黑女性的网络暴力,在当下环境中难得地体现了传统媒体与公众舆论的合拍。 展江 优秀奖 2022年度独家新闻报道奖金奖 《“唐山暴力事件”报警女生:报警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喻国明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引发舆论巨大关注,当天记者及时发现选题进行跟踪,反应迅速,记者第一时间拿到该案件报案的回执单,并联系到其中一位采访对象,全网率先采访到报警人。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对话,记者不仅了解到当时唐山暴力事件的现场情况,还以“报案者”“女性”等切入点,对受访者进行深度采访。作为第一个采访到“事件核心人物”的报道,该文角度取巧,内容真挚动人,为推动案件进展、解答网友疑问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时间介入重大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是新京报的传统与特色,在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此报道针对“唐山打人”事件,第一时间独家找到了关键性新闻人物进行专访,对还原新闻现场、传递真相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样的选题,新闻性强,难度大,时间紧,对媒体影响力、公信力和品牌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陶建杰 优秀奖 2022年度解释性新闻报道奖金奖 《烂尾楼强制停贷事件系列报道》 喻国明 在“停贷事件”发酵之初,该系列报道率先以行业新闻独有的敏感及时介入,报道不止于停留在事件表面,而是站在预售资金监管这一制度高度频频发问,解释和探索停贷事件背后深层次的行业共性问题,推动预售制度的变革升级,引发行业反思和社会关注,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停贷事件”发酵之中,邀请多位资深律师从法律角度进行解释性报道,厘清银行、开发商等各方责任,为业主的理性维权提供法律层面参考,适时引导舆论理性发展,获得良好的社会互动和舆论反馈。本系列报道从事件本身、政策角度、法律层面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并且以深度报道、评论、图片新闻多种方式展开,形成持续影响力。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引擎之一,引擎出了问题必然是大事,2022年恰恰是房地产屡屡暴雷之年,牵涉众多购房者的巨大利益。深入剖析这样一个案例及其背后的成因,让读者了解其中的多方利益博弈以及可能的骗局,显然是捍卫公共利益之举。 展江 优秀奖 《》等《透视北京抗疫》系列报道 2022年度突发新闻报道奖金奖 《血色万圣节|3D还原梨泰院踩踏事故》 周勇 跟进迅速,利用电脑动画技术还原事件现场,并做延伸分析解读,充分体现了新媒体视听传播的文本优势,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时效性强,形式创新,在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中独辟蹊径,以3D动画还原现场,可以回避部分画面的伦理问题,梳理全面,信息密集度高。 殷乐 优秀奖 2022年度人物报道奖金奖 《救与被救:寻找甘宇的17天》 《专访甘宇:拉闸泄洪也淹了逃生路 被救前夜狂风暴雨感觉快冻死》 吴飞 泸定地震之后辗转幸存的甘宇,无论从其本人的道德品质来说,还是就整个事件中跌宕起伏的经历来看,都足以构成人物报道脱颖而出的基础性要素。在此基础上,《救与被救》和《专访甘宇》两文就各有侧重,前者还原了事件现场和人物经历,与同类题材报道相比较,有更多的细节和更深入的挖掘;后者通过与核心人物甘宇的对话,呈现了新闻人物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两篇报道都有足够的颗粒饱和度,体现了记者在现场、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场面掌控与前期准备,殊为难得。 为了还原甘宇荒野求生的故事,新京报记者前往四川成都、泸定和雅安等地,采访核心当事人。在同类题材报道中,新京报相关报道更详尽、更丰富、也更生动,赢得很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报道不仅记录了甘宇和罗永在震后救人、开闸泄洪的“逆行者”事迹,还用很多细节和场景还原了甘宇被困17天的种种经历,以及呈现震后乡村的现状。这是一个“好人救了好人”的故事。在寻找甘宇的过程中,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他们是施救者,也是这场地震的受灾者,在大灾面前展现大爱。上述报道内容详实、细节丰富,描绘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记者采写扎实,故事用双线展开,依据时间线讲述人物经历,同时情感线也在逐渐加深。 喻国明 优秀奖 2022年度调查新闻报道奖金奖 《卧底必胜客后厨》 吴飞 调查新闻无论是在生存空间,还是在具体操作实践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对必胜客的暗访调查中,记者能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调查对象,方方面面地起底必胜客的各种“不堪”操作,调查报道有理有据,向公众揭示了必胜客的黑料,有助于增进公众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是很好的调查新闻实践。更重要的是,此次调查报道不仅揭示问题,更着眼于解决问题,除了报道本身的传播量外,最终形成的多部门联动对当事方的处置,昭示了新闻实践对公众生活的保障潜能。 记者卧底必胜客进行暗访调查,关注知名大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引发社会关注,这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最好体现。记者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披露大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置食品安全法和民众利益于不顾,体现了媒体的社会担当。本篇调查报道逻辑清晰,举证有力,既有文字报道,又有视频佐证,可见记者为之付出的心血,报道最终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关注,迫使企业回应,引导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起到了调查报道应该有的作用。 强月新 优秀奖 2022年度行业新闻奖金奖 《人生如戏艺为人生——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特刊》 陈刚 借北京人艺70周年之际,对北京人艺工作精神和准则的报道,对整个演艺行业发展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梳理标准,予以启发。流量为王的时代,“偶像”成为一种职业,粉丝经济成为一种产业,饭圈文化已成为青年或者很多普通观众生活的日常,如何正确的发挥偶像的作用,打牢专业基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思考。而北京人艺“戏比天大”“一棵菜”的精神,正是对这一问题很好的回应。 北京人艺70年不仅创造了艺术高原的高峰,培养了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幕后“守艺人”,他们用精益求精诠释着“人生如戏,艺如人生”的北京人艺舞台精神,聚焦和褒扬这些“守艺人”,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独到的眼光。 郝中实 优秀奖 2022年度文本写作奖金奖 《一家“黄码”医院的抗疫之战》 孙德宏 “抢救”“新生”“治愈”“告别”“安慰”,全都是具体的人和事。新闻选择十分贴近当下,文本写作极其干净、流畅,作者倾向全都自然而然地隐藏在客观的叙述中。 细节丰富有序,文本独特有致,叙事巧妙可读。记者深入医院,通过采访20多位医护人员、近10位患者,真实又生动的带读者走进第一现场,呈现真实情况,传播效果较好,引起广泛讨论。 王巍 优秀奖 2022年度报纸版面编辑奖金奖 《冬奥图解》系列版面 吴飞 15期版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非常好地呈现了冬奥会各项赛事。各期版面以图像呈现,不仅扣住冬奥会赛事的特点,而且形象地展示了报纸版面的视觉构成;每期设计几乎毫不重复,既不会令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又保证了赛事报道的动态持续和完整性;大画面的运用一方面凸显视觉冲击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一方面又在系列展示过程中保证了变化,不至于僵硬呆板,每一期都是匠心之作,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丰富的版面语言;每期的文字所占篇幅尽管不多,但都起到了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或答疑解惑的功效,尽显细节用心。 生动活泼,趣味十足,同时又展现了专业精神,堪称读图时代的新视觉表达。远观色彩协调主体突出夺人眼球;近观细节丰富,奥运赛事规则、小知识、运动员动作技术分解等尽蕴其中。根据不同项目,如冰壶、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雪橇、高山滑雪等的不同运动特征,设计了不同版面图文结构,知识与画面相得益彰,视觉效果佳。 殷乐 徐祖根 这组冬奥图解实在是太精彩了。比起夏季奥运会,人们对冬奥会其实一直不是特别关注,而且中国冬季冰雪运动并不普及,很多人对冬奥项目并不了解。现在冬奥会要在北京举行了,人们自然会关注它。如何让并不了解冬奥项目的人们了解它、喜欢它,这组图解及时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详解。每一版都可以看出编辑非常辛苦、努力,编辑需要了解每一个项目的细节、规则、特点,还有运动员的动作、运动器械、比赛场地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在版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通过版面上人物照片和素描,通过实景和虚拟场地,通过漫画和示意,生动准确、惟妙惟肖地将这一切进行了生动的分解和展示,让不懂冰雪运动项目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明白,充分体现了编辑的强大能力。报纸果断用通版形式,大版面展示这些图解,更加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优秀奖 《》等冬奥会系列报纸版面 2022年度新媒体编辑奖金奖 《VR动画 | 北京中轴线,360°全景》 余敬中 将裸眼3D展示技术,运用在北京中轴线展示这一宏大主题叙事上,充分发挥新技术的空间环绕优势,交互性强,视听感受真切。配以平面地图导航,显得路程非常清晰,降低3D技术带来的信息溢出感。趣味性+科普性,一趟3D旅程,让受众对中轴线历史文化区有了十分清晰的认知。 身着汉服,指尖探索7.8公里中轴线17个标志性遗产点位会是怎样一种奇妙体验?《VR动画|北京中轴线,360°全景》》以VR+3D全景形式呈现北京中轴线,彰显古都新韵,探索中轴科技之声。 陈彤 优秀奖 2022年度摄影视觉报道奖金奖 《重庆山火救援实录》 徐祖根 2022年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人们的注意力全在抗疫上。而这一年重庆的夏天大火,因新京报摄影视觉新闻的报道而注定令人难以忘怀。新京报作为北京的报纸,能在重庆大火肆虐之际,派出摄影记者奔赴现场,首先就体现了新京报的职业操守和新闻专业水准。摄影记者逆行现场,冒着危险拍摄出一系列鲜活感人的照片,体现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和勇敢精神。这组照片最大的亮点是全部来自现场抓拍,没有任何的摆拍,没有喊口号、摆姿势之类的形式主义画面。有的是现场的熊熊大火和救火英雄前赴后继的英勇身姿。套一句摄影界常用的话,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距离不够近。而这组照片拍得足够好,是因为记者距离现场足够近。照片文字说明也十分简洁、准确,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容词,没有刻意的拔高和演义。只有这样的照片,才能够立此存照,才能够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当凝视这固定的无声的画面,你仿佛能听到山火的呼啸,能看到救火勇士和摩托骑士舍身忘死的拼搏精神。有这样的人民和这样的精神,中国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摄影记者在山上待足两天两夜,用镜头记录山火救援,用大量图片带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山火救援的艰辛,以及救火一线人员与重庆普通市民的“英雄气”。报道在报纸端、新媒体端以最合适、最壮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赢得好评。新京报四个版图文并茂的“目击”,照片是记者现场抓拍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细节是记者在现场采访捕获的,真实而极具感染力。 张超文 优秀奖 2022年度报纸版面设计奖金奖 《我和我的港乐记忆》 徐祖根 这个专题的版面设计很有意思,封面版全是港乐歌手的头像,非常夺人眼球。紧随其后的系列版面,通过文字和图片,让多位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者和观察者来解读港乐的时光密码。该组版面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快速吸引读者的目光,既有欣赏又有疑惑,是什么由头现在来做港乐和港星文章?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媒体一般都是报道回归庆典,或者从宏观角度关注回归后香港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新京报独辟蹊径,选择港乐这个具体的话题,眼光很独特。港乐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内地,作为打开国门的文化象征,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又曾因为过度追星等原因,一度风光不再。新京报这一系列专版,回答了港乐因何而独特,又为何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声音,并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它的未来又将有怎样的呈现等问题,透过版面语言传递出一些积极信息:追港乐明星与追科技明星并不是对立的,作为文化开放的象征,港乐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版面色块运用有历史厚重感和情怀,以不同音乐人最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形象出现,激发起受众强烈的共鸣与很强的代入感。最后一行图片,呈现了各个年代的经典唱片,产生强烈的共情。版面所营造的氛围与情感传递,与版面内容所表现的主题高度一致。 陶建杰 优秀奖 2022年度新媒体设计奖金奖 《融合报道H5 | 北京雨燕为何钟情古建?》 宋建武 该件新媒体H5作品,恰在新年时间节点推出,正与雨燕作为吉祥象征的寓意相合。作品以H5结合动画妙解雨燕万里归途,传续了传统文化,又折射出生态保护的新貌。雨燕的形象设计古风盎然,精巧之处可圈可点。 北京雨燕与北京城共生共存,不仅与北京古建年年互动,而且和北京市民友好相伴。以新媒体做这个专题,通过H5、3D手段,动解雨燕万里归途,呼唤对雨燕加强保护,雨燕与北京的缘分会更密切、更美好。 郝中实 优秀奖 2022年度制图(漫画、插图)奖金奖 《中轴线百问》长卷 孙德宏 整个报道在形式和理念两方面都颇具美感:版式有冲击力,采用3D和2D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建筑,细节丰富,整体效果统一、清晰、大气;建筑和文字结合,丰富而又简洁,色彩与线条清朗,底色采用了与中国画类似的浅棕黄色,隐喻着一种古老的文化底蕴。最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些形式美的深处,蕴含着鲜明的人文之美,这就使得这些建筑、历史等形式之美,又有了理念之美——当新闻实现了审美传播时,传播效果自然是令人震撼。 长卷制图采用类似中国古画的浅棕黄色,展现了老北京沿着中轴线构建的规模宏大建筑群的魅力,传达了中国式文化价值。8个常规版面拼合而成,展开阅读,极具震撼力,也是中国报业史上少见的大画幅版面设计。版面背面留给读者填色的自由,既有阅读价值,又有让读者自己动手的巧思。整体设计精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宋建武 优秀奖 《》系列封面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策划《》封面 2022年度视频直播奖金奖 《安倍遇刺直播报道》 范以锦 对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突发事件,新京报迅速介入发起直播,直击安倍晋三遇袭现场和相关的后续情况。在这一报道中,记者充分用好社会资源,千方百计联系上拍客抵达事发现场,接力开启自主直播。在各种社会资源和前后方紧密配合下,本场直播在新京报app、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视频号、微博、快手等平台同步播出,取得较高流量和关注度,全程直播报道客观、冷静、全面。 重大国际突发事件,作为报纸的视频直播报道做出了不逊于专业电视媒体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报纸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成效。长达6.5小时的直播内容丰富,新闻性极强,全程无静态慢直播时段,第一时间向国内受众传递了“安倍遇刺”这个重大的国际新闻,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周勇 优秀奖 《》系列直播 2022年度品牌活动策划奖金奖 《双碳助力美丽中国——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暨首届绿色发展高峰论坛》 陈彤 一棵树,终究无法成林;一滴水,到底不润万物。零星报道,可一叶知秋,但恐一叶障目。面对低碳这一时代主题,必需凝心聚力。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的创办,以及绿色发展峰会的举办,开始直面这一主题,并探索出“新闻+”的媒体转型和品牌建设新路。从观察者到践行者,角色的转换正好把握住当下媒体改革创新的精髓,并将行稳致远。 当我们挥别2022时,才发现这一年最恢宏的主题是“绿色”。绿色经济逆风崛起,即便在疫霾肆虐的时空里,绿色低碳产业依然强势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一路飞扬不可阻挡。新京报组建零碳研究院,向广大读者及时而精准地传递了这份向绿而生的意志力,并以一场绿色发展峰会,向积极投身于绿色事业中的各界致意。这也昭示着新京报与时俱进,在自我成长中不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尽责尽力。 袁永军 优秀奖 2022年度策划报道奖金奖 《冬奥冰嬉图》特刊 高晓虹 88个版的《冬奥冰嬉图》特刊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见报,以赛程篇、场馆篇、设计篇、人物篇、简史篇全方位地展现冬奥会的各个方面。特刊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制作精良,设计新颖,将冬奥元素融入清代《冰嬉图》,在丰饶的中华文化沃土上呈现举世瞩目的冬奥盛会,贯穿古今,一脉相承,演绎跨时空的文体对话,使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充分彰显中华文明与冰雪文化的魅力。 冰场上,运动员间隔排列,盘旋曲折滑行于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形,各种姿态让凛冽的寒冬充满生机。该特刊内容厚重、制作精良、设计美观。封面及内头版形式以清朝《冰嬉图》为设计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巧妙融合,传统文化的光芒闪耀依旧,《冰嬉图》里的冬奥印记则让人享受着晶莹世界里运动曲线的美好。 陈昌凤 2022年度策划报道奖金奖 《我家门前》系列报道 余敬中 主题宣传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依旧是大主题、小切口、深透视,采访扎实,内容务实,文风朴实,不端不装,具象又深刻地阐释了什么叫以人为本。该报道从百姓视角出发,突出10年间的变化主题,从各区域到各民生领域,到各典型人群,覆盖北京市落实中央精神为百姓办实事的方方面面,突出首都发展的新内涵,堪称主题报道创新的范例。 这是紧扣时代主题、高品质的主题报道。用“我家门前”这个亲民的栏目,讲北京16个区和经开区从党的19大到20大,从北京发展到首都发展的大城小事,通过多维叙述,彰显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的我党宗旨,让受众喜闻乐见。 初小玲 优秀奖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策划《》《》 《》系列报道 《》大国匠心特刊 《》特刊 《》策划报道 2022年度新媒体运营奖金奖 《“谷爱凌说吃的是韭菜合子”微博话题运营》 陈昌凤 谷爱凌是冬奥会的绝对顶流,如何“引流”则很考验功力。“谷爱凌说吃的是韭菜合子”微博话题运营,则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常能引发讨论的“点”,推波助澜,最终形成热点传播现象。平台的“点”,无非是痛点、泪点、笑点、槽点,谷爱凌本身的热点加上“韭菜盒子”的爆点,较完美地实现了“引流”,是一次很好的话题运营。 以冬奥期间“谷爱凌”为沟通元,发起的“谷爱凌说吃的是韭菜盒子”这一话题,在生活者中产生共鸣、引发参与,通过新京报官微的积极互动与引导,带动大家的自发传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参与。 邹明 优秀奖 2022年度音视频制作奖金奖 《这!可视奥运》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系列报道 郝中实 花滑跳出4A有多难?雪上跳跃极限是转几周?该系列视频将花滑旋转周数、大跳台转体度数以及短道速滑的身体倾斜角度,用3D模拟形象还原。通过悬念设置和故事讲述,用类比展示、生动拆解,将专业体育词汇,用读者“看得懂记得住”的形象表达方式,呈现出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之美。 该系列视频将解释性报道发挥到极致,将承载人文情怀与体育梦想的冬奥建筑、“圈粉”无数的热点冰场赛事,拆解得清晰易懂、制作极具美感。动画1:1还原解析运动技术,3D全景拆解冬奥场馆,视觉化表达,创新性多媒体叙事,兼具专业性与艺术性,为用户营造出“五感升级”的沉浸式体验。 范以锦 优秀奖 《片》 2022年度新媒体传播奖金奖 《新疆戴党员徽章大叔北京圆梦行》《大叔,你好》《信仰的力量》 初小玲 这是对一个新闻人物的再次挖掘和采访,却依然打动人心。记者远赴新疆,与帮助游客后亮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6天同吃同住,了解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日常起居、兴趣爱好和梦想心愿。一起伴他来北京天安门观升旗仪式,登万里长城。文章和视频都有强烈的带入感,细节令人泪目。 优秀奖 2022年度数据新闻奖金奖 《北京疫情动态地图》 张超文 日更动态地图涵盖范围广、维度多,包括北京疫情动态地图、全国疫情动态地图、北京每日疫情发布会动画解析,及时更新最新确诊数据、分布情况、增长情况等,用户关注度高。将确诊数字动态可视化,充分利用动态地图、曲线动态图、柱状动态图等多重形式,并以竖屏形式呈现,适应用户手机观看,有效帮助用户快速且准确了解疫情发展趋势。服务性强,时效性高,清晰且实用。 三年抗疫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疫情动态地图系列其实是一个缩影,体现了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结合,也让普通大众实时了解北京乃至全国疫情防控的最新变化和正常,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此对工作生活带来的各种不变。 陈刚 优秀奖 特别鸣谢 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专家评委 (注:排名不分先后) 殷陆君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张超文 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 袁永军 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 徐祖根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 孙德宏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初小玲 北京市新闻学会会长 郝中实 北京市记协常务副主席 陈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周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宋建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 展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殷乐 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研究院副院长 强月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吴飞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建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陈彤 一点资讯总裁 邹明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兼总编辑 王巍 微博COO、新浪移动CEO 余敬中 快手科技副总裁 本文编辑:徐彦琳 投稿、合作邮箱: xjbcmyj@bjnews.com.cn

1月17日下午,新京报社举行2022年度表彰大会。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系列奖项一一揭晓,共有97件作品获奖。

1月17日下午,新京报社举行2022年度表彰大会。新京报2022年度新闻报道奖系列奖项一一揭晓,共有97件作品获奖。

TAG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