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寒冬似乎还未过去。在世预赛、世青赛以及世少赛的征战中,国足及各级别国字号队伍接连遭受打击,盲目自信成为了他们的一大软肋。
在世预赛中,国足期望能以4分的成绩告捷,然而最终却遭遇两连败,分别输给了沙特和澳大利亚。而在小组赛初期,虽然取得了两连胜,但这样的优势并未能持续。国青队在冲击世青赛的关键时刻,却在加时赛前倒下。国少队更是提前两轮就结束了比赛,未能实现跻身世少赛的梦想。这一切都表明,中国足球队伍在比赛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出征U17亚洲杯之前,国少队曾被寄予厚望,但在比赛中却显现出颓势。其实在备战期间,他们就已经显露出大比分输给中国U18的问题。如今的正赛阶段的两连败,只是这种糟糕状态的延续。当初的盲目乐观和自信,在近期的连败纪录面前显得格外刺眼。
国少队主帅上村健一的管理方式和备战策略备受诟病。他们拒绝了邀约,坚持封闭式大强度训练,导致球员无法适应比赛地的环境,体能在实战中只能支撑有限的时间。而排兵布阵的伊万科维奇也因对球员的误解和错误的战术选择而备受质疑。李源一这样在中超表现出色的球员,却因“不会进攻”的理由落选国足大名单,令人匪夷所思。
从球员的角度看,中国足球的留洋军团的规模在缩小,热身赛中碰到的强队也寥寥无几。这使得球员们缺乏高强度比赛的锻炼机会,技术和战术水平难以提高。而在亚洲赛场上,其他国家的球队如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都在积极引进欧洲强援,提升自己的实力。相比之下,中国足球在这方面的步伐显然滞后。
旅欧大潮偃旗息鼓,亚洲赛场举步维艰。各级别国家队的表现都令人失望,未来与亚洲各国在成年队层面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从国青和国少队球员表现出的能力和发展轨迹来看,他们与对手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加强青训和留洋工作,中国足球的未来将更加堪忧。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需要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正视自己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这包括加强青训工作,扩大留洋军团规模,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和能力等。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走出寒冬,迎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