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永报道,随着上海海港与横滨水手、上海申花与川崎前锋的比赛结果揭晓,中超球队结束了2024至2025赛季的亚冠精英联赛旅程。这一结果不仅引发了中超俱乐部及球迷的反思,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金元足球时代的结束,中超在亚冠联赛的竞争力正快速下滑。
本赛季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表现,清晰地反映出球队在东亚区的实力定位。中超球队要想杀进东亚区8强,需要竭尽全力再加一点运气;而要想更进一步,跻身亚冠精英联赛8强,难度极大。这样的现状让中超面对亚冠的选择变得尤为棘手,是知难而上还是随遇而安,这无疑是一个难以取舍却又必须抉择的问题。
深入剖析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赛上的战绩不佳,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外援的水平。上海申花0比4的惨败,前场核心和中场大将的缺席是关键点。即使这些外援身体健康,也无法掩盖申花实力的不足。而在另一支成功队伍山东泰山,其前场外援的实力和防反打法的配合是球队能够杀进亚冠八强的关键因素。
本赛季中超大多数球队在引进外援层面显得更为谨慎,这或许会造成未来赛季的亚冠联赛更加困难。不仅外援身价在下降,体现的是中超俱乐部在投入层面的减少,而且投入的减少还影响到了球队的冬训质量。过去,中超俱乐部会选择赴欧洲进行拉练和热身赛,而现在则更多地选择在国内进行训练和寻找热身对手。
外援质量的变化和冬训质量的下降,导致中超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固化在相对低下的水平范畴内。当面对亚冠精英联赛这样的高水平赛事时,中超球队明显不适应节奏、强度和战术打法。尤其是对阵日本球队时,这种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不仅是上海海港的问题,也是整个中超的问题。
回顾历史,目前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上的竞争力已经回到了14年前,差不多是2006年到2011年的水平。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表明,中超的亚冠战绩经历了巅峰到低谷的波动。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中超联赛在商业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亚洲其他顶级联赛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面对当前的困境,各方对于亚冠的态度普遍悲观。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亚冠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国家队的颜面,也是中国职业联赛的颜面。因此,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仍需全力以赴。各支参赛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东亚区12强赛阶段应努力进入8强,至于能否再进一步则尽人事听天命。
提升中超俱乐部的竞争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本土球员层面,我们面临着青年球员成长周期长、比赛积累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近两三个赛季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外援水平或增加外援数量上。然而,这并非易事,需要中国足协和各俱乐部的共同努力。同时,增加联赛收入、解决中甲死水一潭及欠薪问题、稳定并扩军职业联赛等都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未来几年,中超联赛的总体情况将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更多是建立在政府支持和投入收缩的背景下。除非未来几年中超的商业运营有突破性的发展,令俱乐部有信心、有空间加大投入,否则中超的竞争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挑战、寻找解决方案为中超足球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